解青年「四業」難題 擴視野迎機遇 (陳祖恒) – 評論文章
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,提及要特別關心和關愛青年人,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「學業、就業、創業、置業」面臨的實際困難,並說:「青年興,則香港興;青年發展,則香港發展;青年有未來,則香港有未來。」這番話讓我們親切感受到習主席對香港青年的關愛和厚望,亦為香港更有效推展青年工作指明方向。
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,提及要特別關心和關愛青年人,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「學業、就業、創業、置業」面臨的實際困難,並說:「青年興,則香港興;青年發展,則香港發展;青年有未來,則香港有未來。」這番話讓我們親切感受到習主席對香港青年的關愛和厚望,亦為香港更有效推展青年工作指明方向。
中共二十大上月順利閉幕,取得非常豐碩的成果。二十大報告清晰地謀劃和描繪國家未來發展的藍圖,極具全面和前瞻性,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報告中明確指出,國家要加快發展綠色轉型,包括發展綠色產業、宣導綠色消費,推動形成綠色生產及生活方式,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充分反映國家對於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。
行政長官李家超任內首份施政報告,為香港未來發展謀劃出清晰和具前瞻性的藍圖,備受社會各界好評。施政報告推出一系列新措施,着力推動本港「再工業化」進程、科研成果轉化「落地」及引進重點龍頭企業,正好積極回應經民聯和紡織及製衣界提出的建議和期盼,為香港創科及工業發展注入強心針。近日我已在立法會工商及創新科技事務委員會等場合,跟進施政報告新措施,盼助政策落實得更精準和到位。
數字經濟與電子政務是大勢所趨,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強調,要建設「智慧香港」,提升市民生活質素,當中包括政府服務電子化、進一步全面採用「智方便」,以及開放政府數據。
行政長官李家超首份《施政報告》廣納百川,在眾多範疇積極務實地回應社會各界的所需所求,其中在吸納人才方面着墨甚多,可望紓緩本港「人才荒」的燃眉之急。為達成國家「十四五」規劃賦予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使命,以及在「北部都會區」等大計下,應付創科結合工業發展的龐大需求,當局除了向外「搶人才」,對內亦須進一步針對性地培育創科和工業人才,透過提升職業專才教育地位、推動校企合作,落實「職學聯通」,為香港建構一流的創科工業人才庫。
今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,五星紅旗在香港各區迎風飄揚,香港各界包括紡織及製衣界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3周年華誕。實幹鑄就偉業,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帶領下,今天的中華大地上,向世界展示出一幅壯闊美麗的畫卷,國家的經濟發展穩中向好,人民生活持續改善,國家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更加得到鞏固提升,成為全球增長引擎;國家「十四五」穩健開局,發展步履堅定,各項事業邁出新成效、新氣象,成就舉世矚目。
「一帶一路」倡議迄今取得舉世矚目的成果,有效推動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文交流。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,主動對接「一帶一路」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,為香港注入巨大動能。
行政長官李家超連月來就其首份《施政報告》展開公眾諮詢,馬不停蹄走訪多處聆聽各界意見,紡織及製衣界團結一致,竭力支持特首工作,我隨即展開業界諮詢工作,聽取業界對新一份《施政報告》的意見,業界反應非常熱烈,我並於9月8日向特首反映業界多項建議,與特首同心同力,攜手為香港推動良政善治,創建發展動能。
我早前參與新一屆特區政府以「提升競爭力-綜合發展藝術、文化、體育和旅遊」為主題的《2022年施政報告》諮詢會,提出時裝設計就如穿在身上的文化藝術載體,希望政府可以加強支援本地時裝設計師、推廣香港時裝設計品牌,以時裝設計弘揚中華文化藝術。
大力發展創科產業,吸引大量創科人才,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,是香港未來發展重中之重的工作,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指出,香港在推動創科發展上,既要向外「搶人才」,亦要積極培育本地人才,讓香港的創科生態圈百川匯流,生生不息,一語道破香港人才需求的痛點。政府應把握時機,在十月份的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「搶人才」政策,並應以更優惠、更進取的政策,讓數以十萬計的「港漂」人才來港留港,一展所長,學以致用,成為香港強大的新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