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商改革推發展 潮起正是揚帆時(林健鋒) – 評論文章
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、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日前在深圳召開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,座談會上,中央港澳辦、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與香港工商界代表進行深入交流,肯定了工商界為香港繁榮穩定、助力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的貢獻,又對香港社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為香港發展給予最清晰的指南針。夏寶龍主任對工商界提出四大主要發展策略。
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、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日前在深圳召開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,座談會上,中央港澳辦、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與香港工商界代表進行深入交流,肯定了工商界為香港繁榮穩定、助力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的貢獻,又對香港社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為香港發展給予最清晰的指南針。夏寶龍主任對工商界提出四大主要發展策略。
全球環境複雜多變,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往往亦會為經濟發展帶來不明朗因素。美國總統大選落幕,估計美國對華政策不會有太大改變。但不管美國外交政策如何,我們國家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變。本周在上海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,國務院總理李強的主旨演講更展示出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。香港作為「背靠祖國、聯通世界」的粵港澳大灣區一分子,更應該做好本分,擔當好「超級聯繫人」和「超級增值人」的角色。
香港國際機場一直是全球領先的國際貨運機場,要鞏固及提升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,四通八達的航線必不可少。我樂見國泰航空接納我的建議,開通香港與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直航航班,讓香港商界「近水樓台先得月」,減少舟車勞頓之苦前往中東開拓商機。我期待未來更多直航航線的開通,方便業界尋覓新機遇。
電商發展是世界重要趨勢,亦是香港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地位的重要方向。特區政府應把握北部都會區規劃的重要契機,打造洪水橋成為「雙循環」跨境物流中心,建立全球供應鏈服務集聚區,為香港經濟帶來源源不絕的新動力,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。
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《決定》提出,發揮「一國兩制」制度優勢,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、航運、貿易中心地位,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,健全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。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,強化規則銜接、機制對接。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,配合國家發展所需,在做好「三個中心、一個高地」方面都有新猷,推動經濟之餘,亦沒有忽略社會民生,是一份全面有為、廣納民意,平衡各方利益的施政報告。
最新一份《施政報告》日前出爐,主題為「齊改革同發展,惠民生建未來」,為工商界帶來好聲音。《施政報告》在支援中小企措施方面有不少着墨,包括重啟「還息不還本」安排、將八成及九成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延長、將BUD基金進一步「加碼」10億元等,反映特首廣納建言,回應訴求。市道低迷的環境下,許多中小企面對周轉困難,《施政報告》在關鍵時刻出手,令中小企備受鼓舞。
一連七日的十一國慶黃金周長假期為香港帶來超過120萬內地旅客,甚至較去年八日的國慶黃金周來港的內地遊客還要多超過10%。業界原本估計,今次黃金周只有850個旅行團來港,但最終有至少1100團來港,可見香港對遊客而言仍然具有吸引力。然而香港要「活」起來,不止是靠「搶遊客」,亦要「搶企業」、「搶人才」。
新中國成立75周年,特區政府及多個團體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,酒店、零售及餐飲等亦紛紛推出節日消費優惠,全城都熱烈祝賀國慶,氣氛高漲。國慶日不但是對祖國的祝福,更是對未來的展望,我期望大家攜手並進,讓香港發揮「一國兩制」下「背靠祖國、聯通世界」的獨特優勢,持續鞏固及提升優勢,共建更美好香港。
現屆政府全力推動香港金融市場發展,成績逐步浮現。由英國智庫與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共同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(GFCI),香港在全球121個金融中心之中排名第三,並在亞太區居首。報告顯示國際金融中心秩序再現「紐倫港」,成績令人鼓舞。
政府於今年3月推出「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」,半年來收到超過500宗申請及5000宗查詢,448宗申請已核實符合淨資產規定,47宗申請已核實符合投資規定,預料可為香港帶來超過150億元的投資金額。計劃申請數字持續上升,可見海外投資者對香港前景有信心。俗語有指「信心勝過黃金」,香港應把握機會,在招商引資方面進一步提升競爭力,吸引更多資金及人才來港。